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持續困難,無法達到與同齡人相當的表現,這可能不是單純的「不專心」或「不夠努力」,而是學習障礙的徵兆。本文將介紹學習障礙的基本概念、主要類型、常見成因及早期辨識方法,釐清障礙成因,並提供適合的介入策略,才能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阻礙。
什麼是學習障礙?定義與基本概念
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ies, LD)是一種常見的學習發展差異,是指學生在聽、說、讀、寫、計算等特定學科學習上,出現顯著困難,且這些困難並非單純由智能不足、感官問題、情緒困擾或環境因素所造成,而學習障礙會影響大腦處理訊息的方式,可能出現在以下歷程中::
- 接收指令困難
- 難以分類與理解內容
- 記憶力短暫或易遺忘
- 無法掌握概念間的關聯
- 學會知識後無法應用
重要的是,學習障礙不等同於智力障礙。患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在智力(IQ)上多處於平均或以上,但在特定學習領域上表現落後。因此,需要經過專業鑑定和評估,並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才能獲得相應且適當之介入方式。
在評估上,需要進行智力測驗與標準化學習相關測驗,兩者必須要有顯著的差異,並不是學習表現不好就等同於學習障礙。大多數學習障礙在學齡初期就能被發現,但有些人直到青春期或成年期才得到診斷。
學習障礙的主要類型與特徵
根據學習困難的表現方式,學習障礙可進一步區分為不同類型。以下為臨床上常見的主要類別:
語言學習障礙 | |
閱讀障礙(dyslexia) | 閱讀速度慢且費力字母和單字辨識困難拼字錯誤多且難以記憶拼字規則閱讀理解困難,即使能夠辨認單字,仍難以理解整段內容。 |
書寫障礙(dysgraphia) | 筆跡不規則、難以辨認書寫緩慢且費力握筆姿勢不正確或過度用力常有拼字與標點錯誤書面表達組織困難 |
數學學習障礙(dyscalculia) | 難以理解數量概念和數字大小關係,計算錯誤多且運算速度慢記憶基本數學事實(如乘法表)困難解決應用題和多步驟問題困難時間、測量和空間概念理解困難 |
非語言學習障礙 | |
非語言學習障礙(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y, NVLD) | 社交理解困難,難以解讀非語言線索(如表情、肢體語言)視覺-空間理解和組織困難動作協調問題抽象思維和問題解決困難 |
學習障礙的成因與危險因素
遺傳因素
- 學習障礙具遺傳傾向,若家族中有人有學習障礙,孩子發生的風險也會增加。
- 基因變異可能影響大腦發育和語言處理
早期發展與環境因素
早期發展因素:
- 早產
- 胎兒期暴露於酒精或其他有害物質
- 有言語和語言發展遲緩病史
環境因素:
- 營養不良
- 接觸環境毒素(例如鉛)
- 不良童年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
-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產前和早期發展問題可能影響大腦的結構與功能發展,環境因素雖然不足以單獨造成學習障礙,但若孩子本身具有遺傳傾向,這些環境條件可能會提高學習障礙的風險。
學習障礙症狀的早期辨識指標
學前階段的早期警訊(2-5歲)
學齡前兒童可能出現以下預警信號:
- 語言發展遲緩
- 難以學習字母、數字、顏色或形狀
- 難以理解簡單指示
- 記憶困難
- 精細動作如拿筆、使用剪刀等技巧發展遲緩
學齡兒童的學習障礙徵兆(6-12歲)
每種類型的學習障礙都有其自身的跡象。但一般來說,學習障礙的跡象可能包括以下困難:
語言與閱讀相關 | *識別字母、數字、顏色或數學符號困難 *閱讀單字時發音困難 *詞彙量擴展較慢 *難以分辨或使用押韻詞 *難以按順序複述故事內容 |
處理與記憶相關 | *長期記憶或短期記憶不佳 *難以組織、開始或完成任務 *表達想法時語句混亂、組織困難 *難以理解並依照指示完成動作 |
書寫與運動相關 | *握筆方式不正確 *筆跡潦草、不易辨識 *手眼協調與動作協調能力較弱 |
高階思維相關 | *難以持續完成需要多步驟的任務 *概念化、抽象思考與推理能力不足 *缺乏整合資訊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
這些跡象不一定確診學習障礙,但當它們持續存在且影響學習時,應考慮專業評估。
學習障礙的心理與行為表現
學習障礙不僅影響學業表現,還可能對心理健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學校相關行為:
- 不想去上學
- 不想在同學面前大聲朗讀或做數學題
- 抱怨他們的老師或將他們的成績歸咎於老師
- 不想向照顧者展示學習成果
- 逃避任務
社交與情緒表現:
- 在學校或社交場合「表演」(分散注意力)
- 情緒波動、發脾氣或爆發反抗
- 說出自我批評的話,例如「我很笨」、「我怎麼都學不會」
- 社交互動困難
- 低自尊與自信心
注意力與執行功能問題:
- 注意力短暫
- 容易分心
- 組織能力差
- 時間管理困難
- 完成任務困難
了解這些行為通常是應對學習困難的方式,而非單純的「不良行為」非常重要。對這些行為的適當回應應包括識別潛在的學習需求,而不僅僅是行為管理。
學習障礙與其他發展障礙的關聯
學習障礙常與其他發展障礙共存,包括: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注意力問題可能加劇學習困難,約30~50%的學習障礙兒童同時也符合ADHD診斷。
- 語言障礙:語言發展問題常與閱讀障礙密切相關。
-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某些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兒童可能在特定學習領域有顯著困難。
- 情緒行為問題:學習挫折可能導致焦慮、憂鬱或行為問題
學習障礙怎麼辦?學習障礙該怎麼鑑定?
在鑑定上,需要進行智力測驗與標準化學習相關測驗,兩者必須要有顯著的差異,並不是學習表現不好就等同於學習障礙。
實務上,學習障礙的評估並非僅針對單一學科困難進行檢視,更會一併考量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影響學習的共病情況,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語言障礙、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SD)或情緒與行為調節困難等。透過整合性的評估設計,能幫助釐清:
- 主要的學習困難來源為何
- 是否同時合併其他發展性障礙或情緒行為問題
- 各項因素之間如何交互影響、加劇孩子的學習挑戰
因此,除了智力測驗之外,也會搭配多項標準化學習診斷工具與行為檢核表進行評估,協助全面掌握孩子的學習樣貌。以下為學習障礙常見的評估項目與使用工具分類:
- 語文與閱讀能力評估:
- 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
- 閱讀理解診斷測驗 - 書寫與表達能力評估:
- 書寫表達診斷測驗
- 寫作診斷測驗
- 書寫流暢度、內容組織與語法結構評估 - 數學能力評估:
- 數學診斷測驗
- 基礎數學計算評量 - 學習策略與行為特徵檢核:
- 學習行為、時間管理、記憶策略、考試技巧、社交技巧檢核表
- 國小語文及非語文學習障礙檢核表(LDC)
這些工具由心理師施測與判讀,透過系統性的分析,能夠釐清孩子在學習歷程中遇到的瓶頸,是語文、數學,或是學習策略上的問題,還是受到其他障礙或情緒困擾的影響,進而提出具體可行的教學建議與治療策略,避免重複挫折,幫助孩子重建學習信心,並協助他們順利跨越學習路上的重重關卡!
心理師如何協助學習障礙的孩子?
完成評估後,心理師的角色不僅止於診斷結果的解釋,更是協助孩子從「認識自己」出發,發展出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使用的學習策略,並重新建立學習信心。治療歷程會根據孩子的個別需求,設計專屬的介入計畫,以下為心理師常見的介入方式:
一、建立心理安全感與自我認同
許多學習障礙的孩子已歷經長期的學習失敗經驗,對學習產生焦慮、排斥,甚至自我否定。心理師會透過以下方式協助:
- 使用繪畫、角色扮演等非語言方式,讓孩子表達對學習的情緒感受
引導孩子理解:「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需要不同的學習方式」 - 練習自我肯定語句,如「我有在進步」、「我不是笨,只是需要更多時間」
這些活動不僅能降低孩子對學習的防衛,也為後續介入打下良好的關係基礎。
二、針對不同困難設計具體的策略訓練
心理師會依照孩子的主要困難(語文、書寫、數學或執行功能),進行個別化的策略訓練,以下為常見操作方式:
語文與閱讀困難:
- 使用句子接龍遊戲、句型填空練習、段落排序卡,提升語意理解與邏輯表達
- 練習「圖像 → 口說 → 文字」的轉換流程,幫助孩子將想法具體表達
- 指導使用「五何句型」(誰、何時、何地、做什麼、為什麼)來組織句子與段落
書寫困難:
- 提供寫作結構引導卡,如開頭語、連接詞、結尾句的範例與模仿練習
- 引導孩子「先說後寫」:口頭練習句子邏輯後,再寫下內容
- 練習「分段完成寫作」策略:一段寫一行、先列提綱再擴寫,減少挫折感
- 對於書寫焦慮,會進行「書寫曝露與正向增強」,例如允許用電腦輸入、降低一次完成的要求,增加完成後的肯定經驗
數學困難:
- 練習文字題拆解技巧,如找出關鍵字、畫圖解題、步驟卡拆解
- 將數學轉為日常情境(例如:幫媽媽買水果),增加應用動機與理解力
- 針對數學焦慮,心理師會引導孩子辨識負向自我對話,並轉為具支持性的語句(如:「我可以慢慢來」、「錯一題不等於全錯」)
三、提升學習策略與執行功能
許多學習障礙孩子也有任務啟動困難、注意力維持或組織能力不足的狀況,心理師會運用以下方式協助:
- 設計「任務拆解卡」,例如:寫作前先完成「主題 → 想法 → 關鍵字 → 寫第一句」
- 教導使用「番茄鐘」策略:集中10分鐘→休息2分鐘→回顧進度
- 練習「任務完成步驟卡」:我現在做什麼?我做到哪了?還剩什麼?
- 指導使用「學習日誌」記錄每日挑戰與成功經驗,提升自我監控能力
四、情緒與挫折容忍訓練
心理師會陪伴孩子練習:
- 在失敗後辨識情緒(如:氣餒、生氣、羞愧),透過畫圖、情緒卡表達內在感受
- 練習「自我激勵語句」:「我可以試試看」、「再試一次就會更好」
- 引導孩子從「完美主義」走向「可接受的表現」,學會設定合理目標
五、與家長與學校合作,擴大支持系統
心理師不單單與孩子工作,也會協助家庭與學校進行適當調整:
- 與家長討論如何在家中建立支持性學習環境,例如:減少責備、提供具體肯定
- 建議老師調整教學與評量方式,如允許口頭報告替代書寫作業、延長測驗時間
- 若合併有ADHD、自閉症等其他發展困難,則會整合介入策略
學習障礙的治療不可能一蹴可幾,也不是單靠訓練或練習可以完全解決的問題。然而,在心理師的支持下,孩子能學會「與困難共處」,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並在過程中發現:我不是失敗,而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成功。
<延伸閱讀:STEAM education-metacognition–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理解學習障礙的基本概念、類型、成因和早期跡象,是識別和支持有學習障礙兒童的第一步。學習障礙並非懶惰或智力不足的結果,而是大腦處理資訊方式的差異。若能早期識別並適當治療,將有助於改善學習表現,發揮孩子的潛能。
如果您懷疑孩子可能有學習障礙相關的表現,請避免自行判斷或延誤處理,應盡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童伴心理治療所擁有豐富經驗的專業團隊,在蔡百祥心理師的領軍之下,特別是梁韶庭心理師專注於兒童發展與學習評估,特別擅長處理學習障礙、注意力問題及其他共存發展障礙。我們將依據每位孩子的特質與家庭需求,提供客製化的綜合性評估與介入策略協助孩子順利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找回自信與成就感。
童伴心理治療所在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的帶領下,擁有豐富經驗的專業團隊,專注於兒童發展與學習評估,特別是梁韶庭諮商心理師擅長處理學習障礙、情緒問題及其他共存發展障礙。我們將依據每位孩子的特質與家庭需求,提供客製化的綜合性評估與介入策略協助孩子順利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找回自信與成就感。
<想更了解孩子內心?:如何探索幼兒心理?兒童心理諮商內容、流程、費用、效果一次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