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學生監獄的存在印記:蔡百祥心理師談現代人的存在焦慮與自我證明

發布日期 : 2025-10-20

更新日期 : 2025-10-14

蔡百祥心理師走訪德國海德堡學生監獄,從百年塗鴉反思現代人的存在困境。蔡心探討為什麼每個人都渴望留下痕跡?從叛逆青春到成熟大人的心理轉變,以及如何在規範中自我證明找回真實的自己。

海德堡學生監獄的存在印記:蔡百祥心理師談現代人的存在焦慮與自我證明

在德國南部的海德堡,有一間很特別的地方,叫做學生監獄。它藏在老城區的小巷裡,外表就像一棟普通的舊房子(我還沒看到它,還重走一遍才找到),但一走進去,就像進入一個被時間凍結的青春空間。(不過裡面很小,大概30分鐘可以看完)

學生監獄:叛逆青春的歷史見證

百年前的青春叛逆記錄

從1823年到1914年,這裡是大學用來懲罰違規學生的地方。那些年輕人只要半夜喧嘩、喝太多酒、打架、參加決鬥,甚至在噴水池裸體洗澡(歐洲很多噴水池)、放豬(把豬圈裡的豬放出來在街上亂跑…為什麼可以想到這種惡作劇的方式),就會被關幾天。雖然名義上是「坐牢」,但白天學生仍可照常上課、出入,只有晚上得回來報到。

久了,這裡不再只是懲罰,而變成一種學生之間的儀式。牆上滿是塗鴉、名字、詩句、自畫像、搞笑符號,有人記錄自己被關幾天,有人畫上最愛的動物,還有人寫胸罩?(那個時候是胸罩剛發明嗎?)。彷彿不這樣,就無法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

存在證明的心理驅力

我走進那間房裡,看著牆面通通都是塗鴉,有些甚至在誇張地高的地方,我站在底下仰頭看著,心裡忍不住冒出疑問:他們到底怎麼畫上去的?搬椅子?疊桌子?踩著「獄友」的肩膀?我猜,他們用了不少可能讓自己受傷的方法,也花了很多力氣。但他們還是畫了。

因為大部分的人,就是想留點存在的痕跡。哪怕冒點風險,也想讓自己被看見。那不只是年少輕狂,而是一種人類很本能的心理需求:「我活著,我存在,我不可一世,我意氣風發,不要把我當透明人。」

從叛逆到順從:現代人的存在困境

叛逆成為榮耀的心理機制

學生監獄當時後來甚至變成一種榮耀。有些學生故意違規,只為了能進來待幾天,除了有麵包可以吃,還在牆上留下紀念,還有大學兄弟會的人也愛來參一腳。有人來了不只一次,每次都再多刻幾個字。

這種感覺我很清楚。因為走出那間學生監獄且離開德國後,我又要回到自己的生活:起床、趕上班、開會、回訊息、做一些有時候自己都覺得很爛的決定、講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忙著當一個「負責的大人」。

成年人的隱形監獄

其實,每個人都是這樣存在著。有人一邊照顧家人、一邊扛著房貸,有人病了也不能休息,有人失去摯親,還得每天笑著說自己沒事。生活排得滿滿的,連快不快樂,都得等週末才有空問自己。

長大以後,社會沒有明說什麼是對的,但你知道什麼不能做、什麼不能說、什麼不能想。你得把情緒藏好,把軟弱藏好,把不合時宜的真心藏好。

成熟的代價:失去叛逆的勇氣

從叛逆到妥協的心理轉變

很多時候,不是你不再叛逆了,而是你累了。你知道反抗要付出代價,而你身上已經背著太多不能出事的東西。你開始懂得「配合」、學會「理解」、接受「這就是現實」。不是因為你想懂事,而是因為不懂事活不下去。

你有多久沒有像孩子一樣大笑了?那種不顧形象、笑到肚子痛、真的快樂的笑。我們現在看起來成熟穩重,但以前也都當過叛逆的屁孩,也可能笑得很大聲,也可能想逃離規則、逃離誰安排好的人生。只是後來,日子太快、責任太多,連回頭看自己一眼的時間都沒有了。

羨慕青春的存在勇氣

我看著那些當年在牆上塗鴉的大學生,會笑、會胡鬧、會不怕丟臉,心裡其實很羨慕。羨慕那種不用顧慮太多的勇敢,羨慕他們還能說「我不想這樣過」,還可以留下塗鴉說「我想要被記得」。

而我自己,有時候其實只想找個地方躲起來。不說話、不解釋、不負責,只是安靜地讓自己喘一口氣。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有太多時候,得笑著講沒事、得照顧好一切,卻忘了自己也需要被照顧。

存在焦慮:現代人的心理困境

失去渴望的理性生活

現實讓我們變得小心翼翼、乖巧又理性,會選擇、會規劃,卻常常忘了心裡還有沒有渴望。有時走在路上,會突然想問自己一句:「我這樣活,是為了什麼?」

其實人一直都有想留下痕跡的衝動。原始人在洞穴上刻字、19世紀的海德堡大學生在學生監獄塗鴉,100年前的人登報表達立場,30年前的人寫部落格,20年前的人寫臉書,10年前的人用IG,而現在的人拍短影片。都是想被記得,是我們與遺忘搏鬥的方式。

每一種活法都有代價

人生好難,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有人想靠近,有人選擇孤單;有人想成就什麼,有人只想安穩過活。每一種選擇,都有代價,每一種活法,都有它的疲憊。只是我們太健忘了,自己本來也可以是那個在牆上亂畫、留下心情的年輕人。

存在的印記:我很用力地存在

珍貴的存在證明

我離開學生監獄前,最後回頭看了一眼那些塗鴉。它們有些高得不可思議,有些文字中二得讓人想笑(但需要搭配翻譯機),有些則一筆一劃寫得很用心。我覺得它們都很珍貴。

因為每一筆,都在說一句話: 「我在這裡,我很用力的存在。」

心理師的存在哲學反思

作為一位心理師,我在海德堡學生監獄看見的不只是歷史的痕跡,更是人類對存在意義的永恆追求。那些塗鴉背後,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需求:被看見、被記得、證明自己存在過。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太容易被責任、規範、期待所束縛,忘記了內心那個想要留下印記的自己。我們學會了隱藏真實的情感,壓抑內在的渴望,變成了「負責任的大人」,卻在過程中失去了一部分的自己。

如果您也在尋找存在的意義,或是感到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想要找回內心那個真實的自己,請記住您並不孤單。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證明存在,每個人都值得被看見、被理解。

我是蔡百祥心理師,透過專業的心理諮商,我們能陪伴您探索內心深處的渴望,協助您在現實的框架中找到表達真實自我的方式,重新與內在的力量連結。

如果您準備好開始這段尋找存在意義的旅程,歡迎與我聯繫。讓我陪您一同找到屬於您的自我證明「存在印記」,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真正屬於您的痕跡。

上一篇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退路:蔡心談專一感情的勇氣與承擔